English

拉兴镇的黑色星期五

——奥地利战后最大的矿山事故幕后(下)
1998-08-19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丁健行 我有话说

海因茨奇迹般获救

转眼之间九天过去了,井下矿工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营救人员清楚地知道,如果简单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地一味钻探,井下以高压气泡形式仅存的一点空气会连同水和泥浆一起在巨大压力下顺钻孔喷出,井下矿工如有生存也会因减压过快而丧命。可他们还是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持井下压力措施的情况下继续钻探,大概一是因为时间紧迫而别无选择,只好孤注一掷,二是对井下11名矿工的生还干脆已不抱希望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闻媒体的报道重点已渐渐由灾情和营救工作转向对组织工作混乱、进展缓慢的批评。当地的居民情绪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小镇只有居民100人,被埋的11名矿工不是他们的亲朋就是好友,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抢险指挥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7月26日,也就是拉兴镇矿井塌方后的第九天,抢险指挥部已对井下11名矿工的生还不抱任何希望了。抢险人员开始分批陆续撤离现场。晚九时十分,还没有撤离现场的一组营救人员终于打通了通往休息室的隧道,整个挖掘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稳压措施,大概压根儿也没想到还能救出活人。有人随便向井下吆喝了一声……井下居然有人答话!

海因茨还活着!消息立即传开。已陷于绝望的拉兴镇一片沸腾。九点半,电视节目反复插播“海因茨还活着”的字幕,奥地利数十万观众收看到这一消息,不少人立即打电话给亲朋好友相互转告。

三天前,营救现场指挥曾对着记者们伸到他眼前的一排话筒宣布:“我深信,井下受困人员已全部遇难。”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天,海因茨又活生生地回到了他们中间,怎能不令人为之庆幸和欣慰!海因茨被困井下十天,皮肤苍白,肾脏功能有所下降,但身体状况总体不错,而且恢复很快。医生认为是井下低温潮湿的环境救了他的命:低温降低了能量消耗,潮湿减缓了身体水分的蒸发。

悲剧尚未落幕

海因茨获救,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先期撤走的救援人员又陆续回到现场继续营救另外十名被困矿工,各路记者重新云集,几天来笼罩拉兴镇的绝望和悲观气氛顿时烟消云散。

但乐观不能代替现实。8月2日,即事故发生后的第16天,营救人员钻探到地下130米处,用摄像机搜寻没发现有人,只好在另外两处重新钻探。9日,第23天,钻探到145米处也没发现有人。而同时进行的另一处175米深的钻探工作又因为技术原因被迫暂停。

奥地利总理克利玛、经济部长、施蒂利亚州州长等政要到事故现场视察时表示,营救工作将继续下去。奥地利举国上下也时刻密切关注着救援工作的进行。

事故发生迄今已有月余,而营救工作实际上已日益接近尾声。拉兴镇的灾变引发的思考、留下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人们回过头来首先要问:营救方案是否决策失误?如果一开始就按第一套方案办,即挖一个探洞直通井下休息室,是不是早就把海因茨救出而无须再搭上十条人命了呢?抑或又应了那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